第二届全国海葬工作交流(观摩)会
中国社会报《殡葬周刊》主编包颖 记者朱婕妤 采访报道 5月24日至25日,2019年第二届全国海葬工作交流(观摩)会在上海召开。此次交流会由中国殡葬协会主办,中国殡葬协会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海葬工作(文化)交流会、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上海飞思海葬服务部承办。
会议期间,中国殡葬协会会长李建华、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等跟会议代表一起观摩了上海市第415次海葬活动。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王桢,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周静波、陈景莲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殡葬协会顾问、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宏阶作会议总结。来自13个省(市、自治区)33个单位的70名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殡葬协会会长李建华(右一)、上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勤皓(左一)共同观摩上海市第415次海葬活动
▲第二届全国海葬工作交流会现场
王桢致辞表示,近年来上海市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守“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贯彻“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带领全市殡葬系统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不断深化殡葬改革,推行惠民、绿色、文明的殡葬方式。在海葬工作方面,上海在积极倡导、转变观念上下功夫,在制度保障、公益惠民上下功夫,在以人为本、提升服务上下功夫。
▲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陈景莲致闭幕辞
上 海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副主任余忠明围绕上海市海葬工作作主旨发言。据介绍,1991年3月19日,上海举行首次撒海活动,113名逝者长眠大海。1999年8月,上海成立了飞思海葬服务部,隶属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专业从事骨灰撒海活动。上海市政府从1999年起实施海葬补贴制度,从最初每份补贴150元,提高到目前每份补贴4600元。2004年,上海在滨海古园设置海葬纪念苑,为海葬者家属提供了一处追思缅怀的专有场所。2008年4月6日,首次海葬公祭典礼在滨海古园举行,这是中国殡葬史上第一次海葬公祭活动,此后每年3月的第三个星期六被确定为“海葬公祭日”。2008年12月,以市民政局等11家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海葬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统计数据显示,上海28年来已举办海葬活动415次,共有47043位先人魂归大海,涉及家庭39234户,190635人次参加。
会上,来自北京、天津、金华、大连、宁波、沈阳、香港的代表交流了当地海葬工作情况。
北 京
——北京市骨灰海葬工作1994年开始实施,截至今年4月,共组织集体骨灰海葬活动513批次,安葬骨灰21863份,随行家属67887人。20多年来,北京市骨灰海葬量呈持续攀升态势,特别是近六七年,海葬业务量年均增速达20%。北京市骨灰海葬工作呈现起步早、传承有序,离海远、异地播撒,需求大、对象广泛,零收费、公益优先,标准高、服务规范等特点。北京市骨灰海葬工作相关费用由财政全额补贴,每份骨灰补贴定点服务单位4000元。京籍逝者骨灰海葬全程免费,6名(含)以内家属免费随行参加海葬活动。非京籍逝者按每名随行家属380元标准收取费用,家属不随行的只需缴纳200元骨灰代撒费。2018年4月2日,北京启用“国宾9号”骨灰海葬专用船。北京市还围绕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积极与天津、河北探索建立三地协同海葬工作机制,今年4月2日在天津渤海湾联合举办了“京津冀协同骨灰海葬首航活动”。
金 华
——内陆城市金华从2013年开始举办海葬活动,海葬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骨灰海葬逝者人数为5人,2018年海葬逝者人数为69人,截至目前累计为236位逝者实行海葬。2016年清明, 在浙江省民政厅、省殡葬协会的统一部署下,金华、舟山、宁波、嘉兴、诸暨五地市联合开展了大型骨灰撒海活动。金华对海葬的奖励额度较高,义乌于2013年在全省率先******《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对实施树葬、花葬、海葬的,每例奖励1.5万元。2016年,武义******《关于进一步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实施意见》,实施草坪葬树葬的奖励1.5万元,实施海葬的每例奖励2万元;2016年10月,《婺城区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实施办法》******,签订海葬协议的年满78周岁的农业户口老人,生前每月可领奖补150元。
天 津
——天津市殡葬部门自1990年起举办骨灰撒海活动,当年撒海骨灰53份,家属77位参加。截至2019年春季,天津已举办367批次骨灰撒海活动,累计撒海骨灰21158份,参加家属累计43957人。目前,天津市骨灰撒海活动呈现多样化发展形式,有集体形式、单独家庭式、骨灰代撒等,得到了社会各界群众的认可。
沈 阳
——2012年,辽宁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骨灰海葬补贴政策的通知》,实施海葬免费政策,为每份骨灰海葬补贴1200元,由省、市两级福彩公益金承担。2016年,沈阳市在每份海葬骨灰补贴1200元的基础上增加400元补贴,用于交通及饮食等补助。2017年,沈阳市对每份海葬骨灰补贴标准提高到1700元。2012年至今,沈阳市有1.46万余份骨灰撒入大海,累计4.1万余名市民参加了骨灰撒海活动,省、市两级共计投入海葬补贴2112.21万元。根据市民需求,沈阳开设了大连、营口两个方向的骨灰撒海活动,未来计划新增丹东方向骨灰撒江活动。
宁 波
——2013年4月,宁波赴舟山举办首届海葬活动,8位逝者骨灰撒海。同泰嘉陵作为宁波市实施海葬的唯一定点机构,自2013年推行海葬以来,每年清明冬至前后各举行一次海葬,至今已举办13届海葬活动,共有322位逝者骨灰撒海,其中宁波地区254人,单批次撒海数量最多为45人。宁波在海葬活动时征求家属意见,是骨灰坛入水还是骨灰入水,家属都选择了骨灰坛方式。宁波海葬政策开明,允许外地客户参与海葬,仅收取成本费用,外来客户占比达五分之一。同泰嘉陵对生活困难的甬城务工人员进行优惠减免,以公益之心促进海葬发展。目前,宁波海葬逝者家属呼吁建立海葬纪念碑的呼声日益强烈。
香 港
——我国香港地区居民人口为739.2万(2016年世界银行数据),年死亡人口4.5万人(2017年数据),年火化人口4.2万人。2017年,香港选择纪念花园撒散骨灰的逝者为4966位,选择骨灰撒海的966位,两者合计5932位,占死亡总人数的12.9%。
王宏阶总结指出,我国海葬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从沿海部分城市起步以来,历经近30年的发展,已覆盖了大部分沿海城市,并逐步向沿江、沿河和内陆城市延伸,初步形成了沿海城市为主、内陆与沿海联动,共同推动海葬的局面(长三角联动、京津冀联动,内蒙到青岛、贵阳到深圳、金华到舟山、沈阳到大连撒海等,还有银川的黄河葬、安庆的长江江葬等);同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协同、购买服务、机构运作的格局,并在整个社会逐步形成“生命回归自然、促进移风易俗,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共识。我们要充分认识海葬对殡葬改革的意义,对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比如,上海开展海葬28年,累计节约土地62.4亩,减少使用石材38万吨;此外,海葬对移风易俗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更是难以估量。
他强调,海葬工作还存在短板,需要通过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首先,要进一步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有利于推动海葬工作的政策;其次,加大海葬设施投入力度,改进和完善海葬设施,包括码头、海葬船以及纪念设施等;第三,健全海葬运营体制机制,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海葬工作队伍,形成海葬报名、登记、取灰、乘船、告别仪式、撒海、颁发证书、纪念等一系列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和系统化运作机制,使得海葬工作更具中国特色、地域特点;第四,改进和完善海葬用品用具,特别是骨灰撒海配套设施设备等;第五,注重海葬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努力提高海葬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增强其人文情怀,注重对海葬者及其家属的人文关怀和发自内心的尊重,等等。
与会者还参观了滨海古园海葬纪念设施、上海龙华殡仪馆、上海宝兴殡仪馆等。
5月24日,上海市第415次集体撒海活动在生态环境部指定海域(长兴岛中部圆沙闸至横沙岛双窑烟海域,东经121°45′30″—121°50′00″)举办。
▲骨灰海撒前的准备工作
五月的清晨,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吴淞客运中心码头通道两侧摆满了鲜花花篮,沪航17号船被蓝色花球点缀一新。海葬活动志愿者、乐队、仪仗队、安保队员统一着装,仪容整洁,各司其职,要把最佳的精神面貌和优质的服务呈现给大家。
早上7时整,海葬活动专用客车从宝兴殡仪馆准时出发。7:40到达吴淞客运码头。仪仗队员手持花篮,家属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在《大海啊,故乡》等耳熟能详的旋律声中,分批有序登上船只。8点整,随着一声汽笛鸣响,沪航17号船驶离码头。
▲主持骨灰海撒仪式
▲飞思员工朗诵《海之蓝赞歌》
船舱内也是庄重而典雅的蓝色装饰,乐队奏起抒情的乐曲,舒缓着人们的情绪。航行过程中,飞思海葬服务部为家属举行了简洁而不失隆重的集体追思仪式。声情并茂的配乐诗朗诵《海之蓝赞歌》拉开仪式的序幕;6名仪仗队员敬献鲜花花蓝,司仪诵读海葬活动祭辞。
“生命不息,精神永存”。追思仪式最后,杨崇静女士作为家属代表发言,她在向亲人表达思念缅怀的同时,也向参加活动的家庭表达了真诚的祈愿:面朝大海,我们感动、感怀、感念;沐浴阳光,让我们把对逝者的爱与怀念,化为迎接明日朝阳的勇气和力量。
▲家属代表杨崇静发言
当船到达撒海指定区域,在低回悠扬的音乐伴奏声中,工作人员为每一户家庭做一对一贴心服务。
百川汇大海,生命归自然。87岁的陈元洪这次是来送别老伴张娟娟的,女儿女婿、外孙子、外孙女一道前来。陈元洪的身体很硬朗,由他亲手把老伴的骨灰撒入大海。“她是去年10月去世的,83岁,还差三个月我们结婚就满60年了。我们一辈子感情很好,小吵小闹有,没有大的争执。为了过60周年纪念日,我们戒指都买好了,她病了很久,没有等到这一天。这是我唯一的遗憾。”陈元洪说。
“是您老伴自己选择海葬的吗?”“我为她选的,我相信她一定会懂得我的选择,我去世后也要海葬。老伴的弟弟就是海葬的,弟妹70多岁了,已签订遗体捐献志愿书,以后也是海葬。选择海葬,不仅为国家节约土地,还为家里省下了买的费用。我跟孩子们讲,一年才去墓地祭扫一次,以后你们把我们的照片挂在家里,想我们的时候,天天都可以看见。我选了一张朋友为我们抓拍的照片,我们笑得很开心,以后孩子们想我们了,就看看这张照片。老伴的骨灰撒海了,我会在家里纪念她,每逢清明、冬至、春节,烧几样她爱吃的菜,上几根香。”陈元洪说。
9▲百川汇大海,生命归自然。骨灰撒海中
记者在人群中还注意到一家人,一位年轻的爸爸带着年幼的孩子、年迈的父母一行四人参加海葬。年轻人叫胡华勇,前来送别他的妻子,“她因为癌症离开了我们,经过4年抗癌,她还是走了。我们是生活在上海的外地人。现在社会流动性太大了,把骨灰安放在一个地方,还不如放在心里。妻子离开后,我听说上海有骨灰海葬服务,觉得很方便,就报名来参加了。今天这样的海葬仪式非常有意义。”胡华勇保留了妻子的一小瓶骨灰,“生命里有很多东西,会跟着你几十年。我会一直带着它。”
10▲胡华勇带着年幼的孩子、年迈的父母送别自己的妻子
43户家庭199位家属站在船舷边,向49位亲人做着最后的告别。在大海的浪花中,海葬逝者将诗意地栖居;在蓝天和阳光下,亲人们将永远地守望。
随后,沪航17号返航,11时30分安全抵达吴淞客运码头。
1991年3月19日,上海市举行了第一次骨灰撒海活动,113位逝者骨灰融入大海。时任副市长谢丽娟代表市政府向逝者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她说:“骨灰归大海,情意留人间。”斗转星移,时至今日,海葬,以其移风易俗、环保节地的革新观念,从起初不被公众接受,到现在为广大市民支持,参与者数量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在递增。截至目前,上海市海葬活动共有39234户家庭190635位家属参加, 47043位逝者骨灰融入了大海。
▲骨灰归大海,情意留人间。骨灰撒向大海
▲骨灰撒向大海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