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研习现场签到
中国社会报《殡葬周刊》记者储慧静、朱婕妤采访报道 6月1日至4日,由上海贤恩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贤恩)主办的第六期现代殡仪专项研习班在上海“亲会馆”举办。此次研习活动吸引了来自38家殡葬服务单位的80余名学员参加。
以白桦林场景设计布置的礼厅
此次研习主题是殡葬文化和创新。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伊华、中国殡葬协会顾问兼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宏阶、上海贤恩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朱晨艳、上海安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捷、上海园冶文化创意公司创始人林小峰分别以《文创——为生命事业赋能》《中国殡葬的主基调》《现代殡葬服务的文创探索》《生命晶石的前世今生》《文创,让园林绿化会说爱》为主题授课。
文创,让园林绿化会说爱》为主题
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顾问乔宽元以视频授课的形式与学员们探讨了《“逝有所安”语境下的殡葬服务新模式》,跨界嘉宾上海福为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闵薇分享了《当殡葬会展人遇见跨界设计师》的交流发言,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会长何兆珉就研习班追思仪式环节进行了精彩点评。
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会长何兆珉就追思环节进行点评
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此次研习班还增加了追思仪式和殡葬礼仪服务配套空间打造。让学员们可以从仪式策划、空间设置、场地装饰、礼仪演示等方面直观地体会现代化殡仪服务。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那个在你心里不一样的人,就是我们心中特别的存在。”研习班现场,万大哥逝世两周年追思会开始举行。仪式场景布置运用了麦穗、芦苇等自然元素,营造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氛围,麦穗喻示着收获、希望、传承,芦苇表达悲秋伤怀的情感。
追思会现场布置
伴随着《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歌声响起,屏幕中展示了主人公万大哥人生的幸福时刻。“时间好快,转眼间两周年过去了;时间又好慢,因为对家人而言,没有他的时间似乎一切都停止了。这两年看似过去了,却是一个很煎熬的过程,有时刻意的压抑和回避其实并没有减轻痛苦,不如借此机会相聚在一起,回忆我们心中的万大哥。”在家人和朋友们眼中,万大哥与人为善、有情有义,是他们的“避风港”和“定海神针”,大家遇到困难总是第一个想到他,即使后来身患重病,也一直笑对人生。在司仪的引导下,现场家属和学员全体起立三鞠躬,“感谢缘分让我们遇见你,感谢人生让我们陪伴你,感谢这场相遇相伴让我们永远记住你。”
紧接着,轻柔舒缓的音乐声响起,开始播放着“亲友回忆录”短视频,万大哥的家人、同事、好友追忆过去时光的点点滴滴,向逝去的亲人表达思念和祈福。亲友们或回忆温馨的过往,或倾吐无限的哀思,讲到动情之处忍不住流泪。万大哥的妻子说:“你为了热爱的事业,即使在病重之时也全身心投入;在朋友们的眼里你是个开心果,是个好大哥;你对所有的家人都细心周到,对我更是细致入微……”岳母说:“你是个好女婿,对我们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走之前,你把手串留给了我,我一直戴在手上,就好像你还一直陪在我们身边,一想到你,我们就什么都不怕了。”妹妹说:“到了周末,你经常来家里吃饭。每每在窗口望见你的身影,我就很开心,因为你来了我就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了。哪怕是现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我还是忍不住向你的微信发消息,好像你能收到一样。”同事说:“你一直是公司的主心骨。你走后,公司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们一直在坚持,尽力打理好公司的一切,让你安心。”在亲友的眼中,万大哥就是这样一个温暖、孝顺、有担当的人。
看到这样的真情流露,现场场不少人为之感动,潸然落泪。在歌曲《奉献》中,亲友带着感恩与祝福向着逝者献花。当歌曲切换成《我期待》,唱响“say goodbye”的时候,万大哥的妻子手拿纸鹤,把痛苦一并放飞窗外。在场所有的人一起为之“加油!”,希望她能真正放下悲伤,更好地面对今后的生活。
家属休息室和专属追思空间
与这场追思仪式配套的,有一个家属休息室和专属追思空间。家属休息室中,挂着“忠、孝、仁、义、爱”主题展板,摆放着逝者生前用过的物品,还有家人们亲手折叠的千纸鹤等等;追思房间里,长条桌上摆放着逝者生前的生活照,两旁装饰着花朵、芦苇、蜡烛等,营造出私密、温馨的场景,电脑显示屏上可以随时播放影像,适合亲友们一起缅怀。
培训班现场,像这样的的仪式厅场景布置还有两套,主题分别是“风随心动”“林间寻你”,即围绕风、白桦树两个概念,根据主人公不同的身份、职业、性格设计和布置场景。“风随心动”用转动的风车表现风的概念,风虽无形却能产生极大的影响力,暗示主人公默默奉献给周围人带去无穷力量;“林间寻你”设置了一小片静谧的白桦林,很适合小范围的亲友静下心来回味人生故事。场景布置可以更好地烘托、演绎逝者人生故事,营造有仪式感的人文纪念氛围,不应仅仅当做产品去售卖。
来自曲靖源贤殡仪服务有限公司的学员朱金贤谈到研习班的收获,他表示:“这次研习班很有收获,长了见识,朱总的思想和理念都比较超前,值得我细细回味。”
研习班最后一天,学员们还前往上海“梦花源”花卉园艺场所参观,旨在为他们打开跨界的视野,为殡葬行业带去更多新创意、新理念。
文创的意义就在于它能突破土地及场所的桎梏,完善公共服务有效供给,重塑殡葬服务有尊严、有品质、人性化的良好形象。通过文创,升级传统殡葬服务链,从而把固化变成活力,把有形变无形。运营上,在政府以公益惠民为主旋律的背景下,推出更多节地产品,提炼绿色文化;殡仪服务上,将现代礼仪和传统祭奠嫁接融合,推出有品质、人性化、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礼仪服务。
文创作为一门产业,更是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上海已明确引导资源要素(资金、税负、用地、人才等)向文化创意产业倾斜,未来五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将高达15%。
融合到文化大发展的进程当中,要形成生命服务业的文创生态圈,需要做到:1. 现售,传统,全产业链产品服务;2. 预售,契约,制式化及定制化产品服务,金融化渠道发售;3. 线上,互联网,数字族谱、家族纪念及产品衍生;4. 线下,社区发展模式,提高死亡认知及质量,推动生命教育。
当下中国殡葬的主基调可以概括为“公益、绿色、人本、文明、规范”。这个主基调,基于殡葬的民生基本属性,把“死”的问题放在了与衣、食、住、行和生、长、老、病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重视殡葬与环境的关系,强调殡葬活动的人本精神、文明行为和市场秩序,也是保障公众殡葬权益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应该包括人生最后一站的殡葬活动,殡葬应该成为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
公益,即殡葬的公益属性,主要指殡葬的不营利性,这是由殡葬具有的基本民生的特性决定的。对政府来说,应该在公益性殡葬设施的建设(殡仪馆与公益性公墓)、公益性殡葬服务的普及(惠民殡葬)、公益性殡葬保障体系的完善(制度保障)这三个方面强化殡葬的责任主体。对非营利性机构来说,要强化公益责任,始终坚守两条底线:一是不逐利,二是不降低服务标准。对营利性殡葬机构来说,要遵章守纪、依法经营,优化服务,提升能级;公开透明,不过度逐利,取之有道;保质保量的做好政府购买服务的各项公益性服务项目;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推出各种惠民、便民的举措等。
绿色,即绿色殡葬,指的是和谐殡葬与环境的关系,要为青山绿水做加法。
人本,即殡葬的以人为本。包括让逝者有尊严,对生者的尊重,对殡葬服务工作者的尊敬,需要有大爱的精神、悲悯心、良好的职业操守、清晰的道德底线等。
文明,即文明的殡葬行为。殡葬习俗很多,有些是需要继承的精华,如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孝爱文化等,有些是则是需要摒弃的糟粕,如鬼神文化、奢侈攀比、铺张浪费,厚葬等。
规范,即规范殡葬的市场行为。目前,殡葬市场存在监管乏力、经营者自律意识不强、过度逐利、进入门槛低、行业透明度低、违规成本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文化决定了人的一切行为以及对事物的解读,创意则是一种通过创新思维意识,从而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文创在其他行业的体现和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棱角橡皮,有棱有角的形状可以把细处的错误也擦干净;互相吸引的文具,通过磁力的吸引有助于更好的整理。这些文创都是为了使用对象的方便,解决实际问题,其核心在于对人性的洞察和研究,在于不断地优化和提升。
对殡葬行业而言,先要弄清楚服务对象是“人”,服务目标是“有尊严、有价值”。但目前,殡葬行业的服务还存在制式化现象,比如寿衣、、花圈、仪式设计等方面选择单一,要创新发展殡葬服务,必须从目前的有形服务和产品中解读背后的文化。殡葬服务的文创离不开“爱、祝福、思念、人文故事、尊重、敬畏”等关键词。如以“圆”形吊顶的场景体现“人生圆满”的主题,搭配定制的花瓶,从材料、造型、颜色上相呼应,体现干净、素雅,用心;灵堂的设计不一定要鲜花铺满,关键是要有故事。
如今,殡葬行业的文创还体现挖掘印记、开发印记、存储印记的阶段,未来,则需要“人生印记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向大众传递价值观。
“生命晶石”创始人陈捷讲述了自己较为曲折创业经历,目前,“生命晶石”作为一种新型的殡葬形式已经被大家熟知。现场,陈捷还使用了“凡念”App连线了汇龙园微占地“藏晶苑”进行远程祭扫,在线操作了放孔明灯、送花、寄语等功能按钮。通过手机App远程视频连线到现场,避免了清明、中元节等祭扫高峰人员拥堵情况,还解决了实地祭扫空间有限问题,满足了可随时随地在线观看祭扫现场实况的需求,目前“凡念”App免费对外开放。
花能表达情感,给人力量,用在不同场合,代表不同的寓意。虞美人是一种生命力很顽强的植物,在英国各地,春天很容易在田地边看到它们。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困守战壕的协约国军队士兵们,经常在炸开的弹坑里看到虞美人花,给了将士们极大的情感慰藉。在欧洲,虞美人象征着美丽、纪念,关乎牺牲、爱、尊重和怀念,被视为“缅怀之花”。
通过对各种花卉花语的了解,深挖背后的文化寓意,完全可以运用到殡葬行业中去,让花卉的使用在殡葬场景布置中更加丰富立体,更突显人情味,而不是单一的只有菊花类的花卉。
6月3日,在现代殡葬礼仪专项研习活动举办期间,记者就现代殡葬礼仪服务的理念、可行举措、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采访了上海贤恩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朱晨艳。
朱晨艳:我以前做的是婚庆行业,它跟殡葬业都属于服务行业,婚庆行业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殡葬行业却发展相对缓慢,人们对殡葬服务的理解有偏差。服务的过程中会用到产品,这些有形的产品是为服务匹配的,服务要先行。对行业来说,为社会提供多种殡葬服务方案至关重要,方案越多服务就越丰富,行业也会发展进步。
朱晨艳:我从婚礼策划师转型为殡葬礼仪策划师,做了很多礼仪策划设计,但我发现这个行业太大了,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专长,为行业培育更多策划师。贤恩已经开设6期培训班了,学员的求知欲和期待还是很高的。殡葬礼仪策划师这个岗位,需要很多相关专业的支撑,要有美学功底,还要具备主持、编导、策划、销售等能力。
如果没有殡葬策划师引导,很难产生新的服务需求,下游供应链也没有办法开发新的产品,行业的路会越走越窄。就跟婚庆业一样,做大了,行业就会越来越细分,业态会越来越丰富。
爱要有心,亲情要相见
朱晨艳:贤恩这几年建立了自己的殡葬服务流程和标准,指导家属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礼仪服务人员怎样完成仪式。我们还在探索,殡仪服务流程设定如何既满足共性需求,又满足个体需要。
在殡仪馆针对普通群众可以设定一套共性的殡仪服务礼仪,不同于“131”模式,而是更符合时代发展,能更好地满足大众基本殡葬服务需求。通过这样的礼仪服务,让家属获得走心的感受,产生治愈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殡仪馆再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
我们尝试为殡仪馆提供殡葬礼仪服务整体方案,我们设计好产品、场景、礼仪流程等,并为殡仪馆培训相关礼仪服务人员。培训好后,这套礼仪方案就可以在殡仪馆使用。
一些服务的误区是把墓当作独立产品在卖,其实作为服务行业,墓园真正要解决的是安葬服务和纪念服务的问题,应该以服务水平确定墓园品质,用服务提升品牌价值。做好服务的策划和设计是服务的基础,这样才能让家属真正感受到服务的用心。
我会先找准殡葬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核。举个例子,很多地方殡葬习俗里有哭丧这个环节,这种形式有三方面的功用:一是以唱的方式歌颂逝者;二是哭是最直接表达哀思的方式;三是哭丧的过程有利于亲属情绪的宣泄。而到现在,家属的哭丧就可以演变成致辞,策划师可以适当引导,让家属的情绪自然而然地流露,达到释放内心情感的目的。现代殡葬礼仪已从对形式的注重转为深刻阐释生命文化,讲述生命故事,传承生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