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2018年的清明节,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阴沉沉的天色一反前几日的初春景色。平原路上有青大附院的西2门,门口一座平房是很多人宁可绕路都不愿靠近的地方。这间平房的门总是紧紧关着的,白色的墙壁上挂着“人本大爱”的牌子。这里是青大附院的太平间,也是90后师刘雨工作的地方,每次轮班都是连着上24小时再加一个朝九晚五,所以基本上刘雨每天都会出现在这里。
见到刘雨时,他刚刚跟同事一起送走了两位逝者,正忙着打扫落在地面上的白色花瓣。他穿着整洁的白色衬衣和黑色西裤,看起来跟工作在写字楼里的普通白领一样。但是提及殡葬行业、礼仪师这样的身份,很多人难免对刘雨有很多的不理解,“他们都说好好的一个小伙子怎么干这个,可是从我入行开始,我是慢慢喜欢上了这份工作,而且愿意把这份工作坚持下去。”
“以前咬着筷子练怎么笑,现在是不能笑”
1990年出生的刘雨在大学里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到上海的国字号大酒店里工作过,也曾跳槽去过国际顶级的五星级酒店;创业无果后刘雨回到老家青岛,他坦言过了一年有些颓废的日子,也尝试找过其他工作,但最终还是回到了服务行业。只不过,这一次刘雨的服务对象变了。
“选择这一行的时候就想着是条独木桥,一开始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想挣钱。”刘雨不避讳当初接受礼仪师这个职业的原因,只不过干的时间长了,他发现自己慢慢开始热爱这个行业,想要把让自己坚持下来的初心变成要干好这一行的匠心。两年多的时间,刘雨从跟在师傅身后打下手的小徒弟变成了专业的礼仪师,如今已经能独当一面,也有了自己的徒弟。
直到现在,刘雨仍旧能记起自己第一次“干活”时候的场景。“那次我跟着师傅在齐鲁医院,逝者是一位体重有200多斤的女性,那也是我第一次为逝者完成洗澡、穿衣、化妆的全套服务。”20多岁的小伙子给一位女性逝者洗澡穿衣,刘雨难免有些放不开,“但是师傅跟我说,能做的就是好好送走逝者,心怀尊重就无关男女老少。”也就是从那次开始,刘雨想清楚了自己干的是份良心活,让逝者体面地离开,也是给予家属最好的安慰。
从酒店服务业换到了殡葬行业,对刘雨的生活有着不小的影响。“以前学酒店服务,要咬着筷子练出来露四颗牙的标准笑脸,但现在工作的时候是一定不能笑,即便上班之前遇到了再开心的事,服务时也不能笑。”刘雨长得高高壮壮,他会在下班时换下身上这套白衬衣、黑西裤的装扮,像一般的年轻人一样穿着自己的休闲服挤公交车。“我今天早上特意换了一件衬衣,昨天那件衬衣工作的时候蹭上血了,怕吓着你。”刘雨的嘴角有一个浅浅的酒窝,如今这个酒窝在他工作时总是“隐身”的,只有在闲聊时才会出现。
“让逝者体面地离开,也让家属把心里的苦说出来”
在采访的过程中,刘雨的手机响了,他转身出门去接待逝者的家属。隔着一道房门,刘雨的声音还是清楚地传了过来,“老人是什么时间去世的?家属有什么样的要求?对火化时间有什么要求?青岛这边的风俗是不给老人理发,您老家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吗?……”刘雨告诉信网,这家老人是昨天晚上过世的,因为老家在四川,不知道要怎么在青岛给老人料理后事,“家属希望能赶早火化,觉得这样拿到的是最干净的,希望能带着老人干干净净地回家。”
入行两年多,刘雨也算是经验丰富,青岛市区和周边地方的殡葬风俗他也在工作中了解很多。从气候上看,清明节前后算是殡葬行业的“淡季”,不像年关时或者冬季里不时会有心脑血管病人因天气变冷而突发意外离世。不过在这个时候,刘雨会接到不少咨询电话或者微信,“之前服务过的家属会来问我,给老人上坟扫墓时需不需要赶特定的时间,或者要带什么样的贡品。有的家属会在清明节的时候为老人入土安葬,他们问的问题就特别琐碎,比如殡仪馆早上几点开门办业务,骨灰迁移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习俗。”刘雨说自己很少主动添加逝者家属的微信,但在服务结束时,经常会有家属主动留下联系方式。
“有时候有陌生人给我打电话,说是朋友介绍的。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个朋友是谁,但人家既然信任我,我就一定要把活干好。”如今已经升职成为负责人的刘雨其实不必亲自接待每一位家属,但一旦有人把电话打到他的手机上,刘雨一定是亲力亲为,即便是深夜也会马上赶到现场。
对于殡葬行业,大部分普通人都是陌生的,也是不愿去了解的。也是因为这种不了解,在至亲离世后家属最直接的反应是慌张的,不知道要如何处理。刘雨要做的,就是帮助家属在慌张的状态中为逝者体面地料理后事,让逝者得到尊重,也让家属得到安慰。
刘雨说,入行后他接触过很多家属,很多孝顺的子女都希望能够亲身参与到老人的后事中,但却不懂和不了解而手足无措。“有的家属会陪着我们给老人洗澡,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问家属要不要给老人洗洗脚或者剪剪指甲,让家属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既尽了孝道,其实也是家属排解内心悲痛的过程。”刘雨说,刚入行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样跟家属交流,但现在他会在请逝者的时候跟家属说上几句,“比如在电梯里问问逝者生前的情况,让家属把内心的一些难过说出来,或者提醒他们准备些纸钱,陪着他们用最传统的方式排解他们心里的难过。”每当到了家属向逝者鞠躬、默哀的时候,刘雨也会陪在一旁做同样的动作,这也是礼仪师向逝者表达尊敬的方式。
“做礼仪师,我有心软的时候,也有暴脾气的时候”
两年多的时间,病房、ICU、急诊室是刘雨经常去到的地方,也为不同身份的逝者服务过,接触过不计其数的家属,而在这些人群中,刘雨最见不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面。“我记得一个意外溺水去世的年轻人,他的母亲接到消息从外地赶来,眼泪都在路上哭干了,但没有办法接受儿子已经去世这个事实,甚至还从老家叫来了她熟悉的医生,要给儿子重新抢救,甚至还打听了土方子,说能让孩子重新活过来。”面对这样近似疯狂的家属,刘雨能做的也只有理解和陪伴,只能通过自己的服务让家属的心里得到稍许安慰,“我几乎从来不说‘请节哀’这样的话,因为我知道面对亲人的离世,家属心里的难过是无论如何不可能马上停止的。”
作为礼仪师,刘雨需要在工作时保持专业的态度,尽可能不让自己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但直到现在,他也没有办法完全克服心软的“毛病”。“作为一家企业,我们的服务肯定要有盈利的需要。但有的家属一看就是家里确实困难,所以即便他们不是公司的客人,我也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们去料理逝者的身后事,提醒他们不要花冤枉钱。”
而除了心软,刘雨也会被家属气得着上火的时候,“有的儿女到场之后,从衣着打扮上就能看出家庭条件不错,但就是连太平间的门都不进。后来我才知道,去世的老人只把遗产留给了其中一位子女,其他子女理所当然地认为老人身后事就由拿到遗产的人负责,担心自己进了太平间的门,就得为老人的后事花钱,所以干脆就只在门口等。”遇到这样的情况,刘雨也只能压着自己的暴脾气,耐心地与家属沟通,通过自己的服务让老人走得安详,也让家属的心里不留遗憾。
进入礼仪师这个行业两年多来,刘雨最不能接受别人说他“赚死人钱”,“能赚钱糊口的工作并不只有礼仪师这一项,我之所以坚持下来就不会只为了赚钱这一个理由。就像我师傅一直说的,这是一份人在做、天在看的工作,每个人都会有死亡的那天,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躺在那里被服务的人。我的工作不仅要对得起信任我的家属,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用真心换得信任,有时候也挺难的”
刘雨的工作,大多数时候都是从一个电话开始的。“如果有人去世,护士站会先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会在电话里问清楚逝者的基本信息,做好准备之后先跟在场的家属沟通,把逝者请回来。等到家属到齐之后,我们会再次询问家属需要哪些服务,帮助他们联系殡仪馆,提醒他们后续的手续要怎么办。”说起工作的基本流程,刘雨很是熟悉,但在现实里,并不是每一步都容易实现的。
由于殡葬行业良莠不齐的现状,很多家属对刘雨和同事的工作抱有偏见,“单单就是把逝者请回太平间这一个环节,很多家属就不接受。他们总认为太平间是个漫天要价的地方,不花钱就出不了门,但实际上这都是对我们的误解。”以刘雨所负责的青大附院太平间为例,这座建筑存在的历史甚至比医院还早20年,前段时间经过重新装修和布置,完全不是人们印象里的阴冷和昏暗。“像是给逝者洗澡、穿衣、化妆这些服务,如果是我们来做,肯定是明码标价要收取一定费用的。但如果老人的子女坚持自己来做,我们是一分钱不收,反而是会提供相应的用品。”刘雨说,有时候直到为逝者的全部服务结束,家属结账时发现真的没有多收一分钱,才会对自己和同事有了信任。
“干了这一行,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同医院一样,殡葬行业也是一个365天全年无休的行业。刘雨的手机从不离身,就算是洗澡的时候也会把手机搁在架子上,就怕漏接了电话。最忙的时候,刘雨一晚上接待了五拨家属,“就是刚跟这家人说了两句话,那边电话响了,得安排同事去病房把逝者请到太平间。还没等着跟前一家的家属介绍清楚,又有一家到了……”这样忙碌的情况每年都会出现,长期熬夜连轴转也曾让刘雨的身体吃不消。
“做礼仪师没多长时间的时候,我就开始掉头发,一个礼拜瘦了10斤。当时我去医院体检,空腹血糖的指数达到22,是正常值的三倍多,甘油三酯的指数到了18,正常值是不应该超过2的,医生直接就让我住院治病。”拿到这样的诊断结果,刘雨没敢告诉父母,只跟在上海工作的女朋友说了声,想着如果身体真的不行了,就抓紧时间多赚些钱。
“虽然我没听医生的安排住院,但还是按时打针吃药。每天控制饮食,饭前注射胰岛素,还办了健身卡,报名去上私教课。那段时间同事也特别关心我,坚持了有一段时间后,胰岛素的用量降下来了,身体状况也恢复正常。”见多了生死离别,再加上生病的经历,现在的刘雨更加珍惜每天的生活;而这种珍惜,不光是关注身体的健康,也体现在生活里,体现在与家人和朋友的相处过程中。“以前下班累了,回家倒头就睡,换下来的衣服都等着我妈妈洗。现在基本上都是我自己动手,我弯着腰洗衣服总比我妈妈弯着腰洗衣服轻松。还有就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对着父母发脾气的时候,我也会反思自己,提醒自己要对自己的亲人好一些,再好一些。”
在中国的传统丧葬习俗中,有三七、五七、百日这样几个重要的时间点,每年的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也都有祭奠先人的传统;在刘雨看来,这些风俗习惯让家属有了专门的时间寄托思念,同时也让他们慢慢走出内心的悲痛与哀伤。“之前我们给一位90多岁的老人做了一场追思会,现场没有专门的遗像,而是用家属挑选出来的老人生前最好看的几十张照片做了一段VCR,搭配上舒缓的音乐,在现场与亲友回忆老人生病前的时光。我希望以后老人的亲属回想起来的时候,不是满心的悲伤,而是记起老人最美好的模样。”
刘雨听过一句话,人的一生至少需要三位朋友——一位律师、一位医生、一位礼仪师。人本大爱四个字,说到底就是以人为本,大爱生命;作为礼仪师,就是在生命的尽头给予逝者尊严和尊重,给予家属宽慰和帮助,为已经故去的生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